目前,由国家颁布的检测泛酸的强制性标准有两个:GB 5413.17-2010《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泛酸的测定》和GB5009.21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泛酸的测定》。 两个标准中规定的检测方法都包括微生物法(第一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第二法)。相同名称方法的检测原理、条件、标准品、试剂都基本一致,区别仅在于前处理方法以及标准溶液浓度略有不同。
GB 5413.17-2010仅适合检测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的泛酸,而GB 5009.210-2016可检测多种食品中的泛酸含量,应用范围更广。现以GB 5009.210-2016为例来比较两种不同检测方法的差异。
微生物法优点
微生物法适用范围广,仪器投入与维护成本较少,经济实用,可测定各种食品中泛酸的含量。由于植物乳杆菌对泛酸的特异性,微生物法受基质效应和样品中其他成分干扰的影响较小,不仅可以测定配方食品中添加的强化泛酸,还可以测定食品基质中本底泛酸的含量。
因此,用微生物法测得的泛酸含量,为食品中泛酸本底值与添加的营养强化剂的总和。同一样品,微生物法测得的结果往往高于高效液相色谱法。
缺点
但微生物法的局限性在于检测步骤多,操作复杂,对实验人员技能与环境条件要求较高(需无菌操作,且要严格控制温度与避光),微生物的培养与反应耗时较长。
另外,实验中的储备菌株,使用前需要连续培养接种以保持活性,这也增加了时间与试剂的成本。
高效液相色谱法优点
因此,如果不是批量检测,少数样品的检测花费会比高效液相色谱法更高。
高效液相色谱法。前处理操作较为简便,测定快速,精密度与重现性良好,且受环境条件的波动影响不大。
缺点
其缺点为所用流动相为磷酸盐缓冲溶液,且检测波长为200nm,靠近紫外光谱末端吸收,受试剂、样品基质与其他成分等影响较大。某些特殊样品(如部分水解蛋白婴儿配方奶粉和配方复杂的婴幼儿谷物辅助食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时受到上述因素干扰,无法准确测定其中泛酸的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适用于测定营养补充剂类保健食品和配方食品中添加的强化泛酸,无法同时测定基质中泛酸的本底值,也很难测定普通食品中的泛酸含量,适用范围不及微生物法广泛;高效液相色谱仪器价格昂贵,这也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检测成本。
但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大大缩短检测周期,节约时间成本,而且既适合少数样品的检测,也适合大批量样品的连续检测,这些都是微生物法所不及的。
上述两种常用的泛酸检测方法各有其优势与局限性,并且呈互补的状态。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不同的样品与检测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如检测对象为非营养强化的普通食品,成分复杂、基质干扰较强的营养强化或配方食品,或者需要测定食品中基质本底与人工添加的泛酸总和,均可选用微生物法进行检测;
如果要检测营养强化或配方食品,且基质效应和其它成分的干扰不大,样品量少且检测周期短,则可优先考虑高效液相色谱法。